;&esp;就算比不上平阳郡,能有平阳郡十分之一的兴旺,大家也都心满意足。
&esp;&esp;因此……
&esp;&esp;各州各府各郡县的父母官,当地乡老,纷纷上书朝廷,恳请两位圣人来到自家地方游玩。
&esp;&esp;大家不约而同,一边在奏疏上介绍当地名优特产,自然风光,一边纷纷叫苦叫穷。
&esp;&esp;咱们这地方穷哈哈啊,七灾八难,从未消停。
&esp;&esp;百姓日子苦啊!
&esp;&esp;一年收成,就只够糊口。
&esp;&esp;大冬天,一家人连一件像样的棉袄都没有。
&esp;&esp;但,咱们这地方景色好啊。
&esp;&esp;那什么水,那什么山,那什么洞,什么庙,什么观……
&esp;&esp;可都是好去处啊!
&esp;&esp;两位圣人来到咱们这地,一定会有不虚此行的感慨。
&esp;&esp;不求别的,只求燕圣人在什么庙什么观留下一点墨宝,顺便点化一下当地人,也使得咱们这地成为一方福地,民生经济蒸蒸日上。
&esp;&esp;就好似平阳郡的通天观一般,引来四方有缘人,带动当地经济。
&esp;&esp;总而言之,言而总之,燕圣人就是行走的财神爷,福星高照。
&esp;&esp;但凡她去过的地方,必定会沾染一点点她的福气。
&esp;&esp;来吧,来吧!
&esp;&esp;燕圣人快来咱们这。
&esp;&esp;大家跪求燕圣人走一趟咱们这地,就算只是路过也好。
&esp;&esp;燕云歌万万没想到啊,民间对她会是这么一个态度。
&esp;&esp;她真的很想明发一道旨意,告诉天下人,她,燕云歌,就是一正常人。
&esp;&esp;不是招财猫,也不是福星高照。
&esp;&esp;什么气运之女,那都是以讹传讹,做不得真。
&esp;&esp;她问萧逸,“我要是发这么一道旨意,你说会有几人相信?”
&esp;&esp;萧逸捶着桌子,哈哈大笑。
&esp;&esp;被燕云歌瞪一眼,他才止住了笑声。
&esp;&esp;他都笑出了眼泪。
&esp;&esp;于是乎,他一边抹着眼泪,一边忍着笑,说道:
&esp;&esp;“你要是真下发这么一道旨意,不仅没人相信你,反而认定你是欲盖弥彰,睁眼说瞎话。”
&esp;&esp;燕云歌直接翻了个白眼。
&esp;&esp;“这么闹腾下去不是个办法,一个个都将我当成散财童子,好像我一去,那地方的人就能发财似得。”
&esp;&esp;萧逸纠正道:“不是散财童子,是财神爷。人家在奏疏里面说得很明白,请求你稍微点拨一下,给当地指一条明路。
&esp;&esp;世人都说做生意,你认第二,没人敢认第一。故而,户部和少府,这些年又是打仗又是赈灾,却从未闹过亏空。
&esp;&esp;这要是换做其他王朝,早十年朝廷就开始闹饥荒。
&esp;&esp;少府和户部有钱,就越发证明了你生财的本事。所以,大家才会那般热情。”
&esp;&esp;呸!
&esp;&esp;她说道:“生财一道,少府和南北商行一直在做这件事。奈何,天下太大,无法面面俱到。只能先顾着条件好一些的地方,尽快发展起来。
&esp;&esp;至于偏僻穷困的地方,需得一步一步来,不可操之过急。结果他们倒好,将这些功劳全都算在我一人身上,好似我有点石成金的本事。荒唐!”
&esp;&esp;“民间可不认为这是荒唐。要不,这事你就别回应。时日一长,大家的热情也就散了。”
&esp;&esp;这的确是个办法,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过了大年三十,开皇二十年结束。
&esp;&esp;也预示着开皇一代人的辉煌成了过去。
&esp;&esp;正月初一,时间正式进入长兴元年。
&esp;&esp;萧元初登基称帝,立年号为长兴。
&esp;&esp;取义长长久久,兴旺发达。
&esp;&esp;长兴元年,正月二十,正月大典开始。
&esp;&esp;文武百官齐聚一堂。
&esp;&esp;两位圣人亲自见证,新皇的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