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360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原来如此~”

“我说为什么那些江南出身的官员最反对征商税了,原来和江南地区的那些商人、地主、大家族什么的沆瀣一气啊。”

“可不是嘛,只顾自己的小利,却是忘国家之大义。”

“这朝廷要是没钱,还真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,在弘治十年以前的时候,我可是记得,北方的鞑靼每年都要扣关南下劫掠的,朝廷就是拿他们没有办法。”

“拿什么去对方鞑子嘛,我以前就是军户,还是边军,你们是不知道啊,我们就是连吃饭都成问题,手中的武器十几年都没有换,弓箭都烂掉了,我们总不能用拳头去和鞑子的骑兵对战吧。”

“还是现在好啊,朝廷有钱了,军队的装备精良、训练有素,有身份有地位,战斗力自然就高,我大明才能够不断的开疆拓土。”

“是啊,是啊,所以说这个纳税光荣,因为我们纳税了,那也是为了我们自己,为了大明。”

“你看这朝廷有钱了,才可以武装起强大的军队,我们才不至于被外敌欺负,还可以不断的对外开疆拓土,获得更多的肥沃土地。”

“这朝廷有钱了才可以修建公路和铁路,这以前回山东老家啊,走路可是要很久的,现在坐火车回去,一天一夜的时间就足够了。”

“对,对,我觉得报纸上面说的很对,纳税就是对天子尽忠,对大明尽忠,身为大明人,依法纳税、按章纳税,那就是为大明的繁荣昌盛做贡献。”

“这缴纳的税啊,终于还是用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头上!”

“我们可不能像南直隶的那些人~”

“没错,没错~我们可是京幾之地的老爷们,我们纳税最积极了,纳税占了大明税收的近一半。”

“……”

恐慌的江南士族

当京城的老少爷们都在看着报纸讨论着纳税的事情之时,京城某处别苑之中,高元龙、钱启等江南出身的官员又再次聚集在了一起。

“纳税光荣?”

“自古以来这圣贤之君,都是轻徭薄赋,勤俭节约,没想到现在,不仅仅横征暴敛,还要让你从心里面觉得这是对的。”

“何其荒诞,何其荒诞啊!”

高元龙将手中的报纸重重的拍到桌子上面,显得极其的气愤。

“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!”

钱启也是跟着郑重的点点头。

“朝廷之税,够用就好,根本就没有必要横征暴敛,所谓基建,也不过是大兴土木,所谓强军强国,亦也是为了某些人的穷兵黩武罢了。”

“我大明乃是泱泱大国,自古以来都是以德服人,故此才能够威服四海,让四方蛮夷来朝,从不以武力服人,亦不喜犹如蛮夷一般对外大肆扩张、杀戮。”

“现在穷兵黩武,又大兴土木,大明危矣!”

“这武贵文轻,自古以来谋朝篡位多是武将,这大明将来怕是要风雨飘摇!”

其他人也是跟着纷纷点头,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
在他们这些人看来,大明现在的一切离传统儒家思想所主导的王朝是越来越远了。

对外方面,传统的思想是要以德服人,四方蛮夷皆是不识教化,故而才会非常的野蛮,大明对待这些满意,理应以教化为主,而不是武力征服,武力上的征服,只会让他们暂时性的臣服,却无法做到以德服人。

对内方面,轻徭薄赋才是圣明之君所行之道,这开征商税就是搜刮民财,关键是天子和太子还有庞大的产业,是在与民争利。

搞基建就是大兴土木,对国家百姓并无什么太大的好处,只会浪费民力和财力,国家应该藏富于民,不能收太多的税,朝廷的税够用就好。

一个接一个的发表自己对现今局势的看法,似乎好像都是在忧国忧民,是真正忠君爱国之士。

如果刘晋要是在这里的,必定会冷冷的突出‘伪君子’三个字。

“天子派遣厂卫去调查冲击税务衙门一事,大家有没有写信回去,让家里面将屁股都给擦干净?”

一通抱怨之后,众人又恢复冷静下来,高元龙想了想问道。

关于冲击税务衙门一事,他们再清楚不过了,这背后其实就是江南地区的士绅、大家族、大商人联合起来弄出来的,其中还有他们的指点。

原本就是想着靠这个事情,用所谓的民怨来将王守仁给弄走,最好是能够再给弘治皇帝上点眼药水,让他对刘晋不那么信任,再联合其他人,一起废掉现行的税务制度来。

可是谁知道,在朝廷之上,他们竟然大败,支持他们的官员虽然有不少,但是在重量级的官员方面,竟无一人支持。

而且还让弘治皇帝以民怨为借口,让厂卫的人来调查此事。

一旦此事牵扯下去,到时候牵连很广,他们这些人一旦牵连进去,也绝对难逃一死,背后的家族少不了要被流放万里之遥。

甚至于整个江南士族都将因此遭受沉重打击,就如同当年的几件大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