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91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宇文泰来不及甄别挑选俘虏从军,立即带着军队往渭水回军。

驻守华阴的斛律金最早是接到了领着部众逃回来的彭乐,一身伤痕,不能说他没有死战,但也确实是见到形势不对,第一批撤军的东魏将领。

“相王被贺拔胜追逐,生死未卜,我等当早做计较。”

彭乐一见斛律金就急迫道。

斛律金哪怕看见彭乐的神色,对于大败,心中早有准备,但真正听到连高欢都生死未卜,也不由大惊失色。

但他强作镇定,向彭乐试探着问道:

“子兴以为,我等应当如何?”

彭乐催促道:

“值此紧要时刻,无论相王是否有恙,阿六敦都应该遣人知会世子,早做应对。”

斛律金听他这般说,才把心中的杀意散去。

当他连派几波信使向高澄传信后,窦泰也终于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华阴。

“快!快找医者!”

离华阴城还有一段距离,疲惫不堪的窦泰一面奔跑,一面冲着城头上的守军呼喊道。

斛律金、彭乐以及陆续在华阴汇聚的东魏将领得知消息,尽数出城迎接。

众人能够察觉到高欢微弱的气息,得知他并没有落入宇文泰之手,自是喜不自胜。

进了刺史府,窦泰亲自守在门口,不许任何人靠近,只让医者进屋诊治。

而肆虐关中平原的段韶,在得知哨骑回报,渭水北岸出现好整以暇的西魏军队,立即意识到是正面战场出了问题,立即领骑兵东返。

北赴晋阳

段韶领军回禁沟,面对奉命接应的慕容绍宗、可朱浑元、侯渊三人的询问,只是说完成了任务,这才班师。

对于所猜测的高欢败绩,段韶只字不提。

四部人马一起回归潼关,向高澄复命时,段韶使了个眼色,高澄心领神会。

屏退众将的时候,高澄突然说道:

“孝先且止步,再与我说说关西风物。”

便将段韶一人留了下来。

“说吧。”

高澄阴沉着脸。

段韶急匆匆班师,又故意要找机会与自己独处,自然是有重要情报。

可如今的关中,除了高欢战败,又有什么事情值得他这般慎重。

果然,段韶将哨骑探知渭河北岸出现大量西魏士卒的事情告知高澄。

“有没有可能是溃兵?”

高澄抱有一丝侥幸地问道。

段韶却将这份侥幸击碎:

“西军在河岸从容列队……不似败象。”

“知道了。”

高澄说了一句,便沉默下来,许久,他才再度开口,称赞道:

“孝先你做得很好。”

段韶这份谨慎无愧于自己对他的信重,但这消息瞒不了多久,与其让宇文泰的人在关外胡言,不如自己给众将打一针预防针。

高澄招来亲卫,吩咐去将其余将领唤来,不久,慕容绍宗等坐镇潼关的将领悉数到场。

视线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,聪明人如侯渊、慕容绍宗已经有所猜测,毕竟段韶急急忙忙赶回来,跟高澄密语几句后,又把众人招了回来,肯定是出了大事。

不太聪明的比如高季式,还是一头雾水。

“父王在关中,可能败了。”

高澄一番话,落在众人心中,好似一颗惊雷。

怎么可能会败?那可是二十万六镇鲜卑与契胡大军,关中一场饥荒,都残破成了这副模样,一群饿死鬼,凭什么打垮西征大军,那可是高王领军亲征。

自信都建义以来,高欢的常胜战绩,带来的不只是傲慢,更有在麾下将领心中的威信。

战前的关东,没有人会相信高欢西征会有危险。

就算高澄命段韶马踏关中,也都认为是在给宇文泰施加压力,而不是认为高澄在为未来,而尽可能的削弱关中。

议论声不绝于耳,一张张惊慌、焦急、不敢置信的面孔下,高澄看不透他们的真实想法。

人心隔肚皮,谁也没有一双洞悉世事的慧眼。

“诸位!”

高澄沉声喝道,立即止住了议论之声。

又在在场众将脸上扫过,高澄继续道:

“此战不是韩陵!高家的天下也不会丢!”

众人神情一凛:高家的天下?大将军这是连装都不愿意装了吗?

高澄提笔,起身走到立起的堪舆图前,先将华阴给圈了起来,高声道:

“今早我得到消息,父王留了斛律将军领三万人守华阴,华阴在,宇文泰不敢入河东。”

又在潼关落笔:

“潼关在,宇文泰又不能往河南,因而不得已才回师,却被孝先所察觉。

“关中饥荒,人丁凋零,此前春耕徒劳,对于宇文泰来说,最重要的是组织人力抢种,以期有所收成,必然无暇东顾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