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175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大胆!”林森呵斥道。

都快死了,杨峥也想听听他有什么心愿,“说吧。”

“罪人没脸见陛下,恳请蒙面受刑!”孙昭乞求道。

“好!”杨峥答应了。

“时辰已到!”监斩官高声道。

一排刽子手扛着大刀走上木台,台下百姓们咬牙切齿的看着一切。

杨峥看着蒙面的孙昭,缓缓拔出剑,此人是自己任命的,就该由自己了结!

“罔顾国法者,以此人为戒!”杨峥怒吼道。

长剑奋力挥下,一颗人头滚落。

台上台下全都寂静无声。

没有什么比皇帝亲自行刑有震撼力。

“万岁!陛下万岁!”

终于,此举还是赢得了百姓的疯狂响应。

“斩!”

杨峥大手一挥,刽子手大刀落下,人头纷纷滚落。

气氛也被推到了顶点。

天下一统,内部的战争却没有结束,只不过换了一个战场。

这个战场比真实战场更凶险、艰难,因为有时候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,很可能是自己忠心的部下,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家人……

如果不闻不问,大秦不用五十年,就会被蛀的千疮百孔,然后别人轻轻一推,就轰然倒塌了。

历史上这种教训无处不在。

回到许昌宫中,宣义司、镇抚司、御史台的主管被召集起来。

杨峥要他们的详细汇报。

为何没有查到这些人,是制度的漏洞,还是人的问题。

杨峥刨根问底。

一个地方老鼠猖獗,肯定是猫出了问题。

赵阿七、李璟等人忙的满头是汗。

三司从上到下梳理了一遍。

镇抚司的精力铺在地方豪强上,宣义司的精力放在地方府兵和百姓上,御史台忙着审核地方积压的讼狱上。

三司对官吏的腐坏始料未及,也没想到会这么快。

“这一次,朕当作是你们准备不足,下一次,若是再有这么大的疏忽,地方监察之人同罪!”其实杨峥自己也疏忽大意了,若没有此次东巡,自己还沉浸在大秦太平盛世的假象当中。

“唯!”官员们松了一口气。

“封禅之后,你们三司不要闲着,全国上下都给朕筛一遍,另外,文学馆的算士俸禄增加二十石。”

有功则赏,有过则罚。

此番也让杨峥意识到审计部门的重要。

襄平

到了三月,辽东不再那么苦寒了。

天地万物都在苏醒当中,秦军自然也苏醒了。

经过一个冬天的训练,新军颇有精锐之象,这些人能在辽东生存下来,本身就是强者。

鲜卑人也准备好了。

慕容鲜卑、段氏鲜卑,加上支援的高句丽、濊貊蛮军,襄平城足有六万军之多。

慕容鲜卑的腰杆子又直了起来。

四万秦军攻打六万人防守的坚城,守军还龟缩不出。

也算是一大奇景。

但没人觉得不对,秦军两个字就能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。

当然,只要马隆振臂一呼,瞬间招募十万大军也不是什么难事,不过他的用兵方略跟杨峥类似,兵贵精而不贵多。

人多了,粮草压力会增大,战力反而会下降。

马隆没调集豪强军,却把进入辽东的豪强头领们都召集起来,以及倾心大秦的部族,一同观摩此战。

“襄平城如此坚固,敌军固守,至少需要半年方可攻破。”豪强们窃窃私语。

有人正在庆幸马隆没让他们当先锋,“半年怕是也难,马都督如此托大,只怕难以收场……”

众人幸灾乐祸的神色中带着些惋惜。

马隆兵败对他们而言,也不是什么好事。

大家出来发财的,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。

不过马隆的心思永远不是他们能揣摩的,一整个冬天,除了训练士卒,马隆还令军中工匠打造了两百多辆改良的投石车,可拆卸再拼装。

襄平城下,各种攻城器械一字排开。

百多名骑兵冲到城墙两百步外齐声大吼:“辽东自古便是华夏土地,鲜卑亦为中原臣妾,今华夏一统,大秦如日中天,尔等早降,犹不失封侯之位,负隅顽抗,城破之时,皆斩!”

声音气势恢宏,杀气腾腾,百多人喊出了几千人的效果。

城上守军,城下观摩的豪强与部族,都惊心不已。

当然,气势再恢弘,襄平城也不可能投降,鲜卑人和高句丽人退无可退。

不到最后一刻,永远会抱着侥幸心思。

马隆摇摇头,向前挥下手臂。

传令兵飞骑而去,战鼓声轰鸣而起。

甲胄铿锵声和密集的脚步声犹如暴雨一般响起,一片黑色向襄平城涌动。

只是经过了马隆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