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863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李远精神大振,“领命!”

战功在对他招手,这个时候也没空去管黄昏还是个毛头小子了。

黄昏看向徐祯,“你现在去往开平,独石关的兵力不要动用,你到开平之后不要记着去应昌迂回包抄榆木川的东北,而要等待大宁和全宁那边的配合,陛下的旨意应该已经抵达这两地了,等这两地的兵力去往应昌后,你们再动手,避免被鞑靼这三万人察觉——”

忽然停住,“不对啊,开平卫的兵力一旦调动,鞑靼就会警觉,打草惊蛇了。”

徐辉祖颔首,“确实,开平卫的兵力不能动,而且要做出防御姿态,这样才能麻痹榆木川的三万鞑靼骑军。”

黄昏看向徐祯。

徐祯哈哈一笑,“有何惧之有,我开平卫三千儿郎,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,就能像钉子一样钉住三万鞑靼。”

黄昏颔首,“开平卫有多少骑军?”

徐祯:“五百。”

黄昏略有愁苦,“不够啊,咬不住他们的,这样,你去了开平卫,做出防御姿态,绝对不要出城,如果那三万鞑靼绕过开平,你就将那五百骑军化作斥候,跟在他们后面就行。”

徐祯点头,“领命!”

黄昏大袖一挥,“如此,我就率领一万骑军,在独石关这边,等待你们的合围,一旦合围成功,我们就会全军出击,打一场漂亮的包围战。”

口袋战术嘛,关好口袋捡人头就是。

看向李远,“所以李侯爷,你那一步一定要快,一定要快,时间就是战机,只要你们把榆木川的北面和西面切断,榆木川的东北方向又有应昌、全宁和大宁的兵力,那么这三万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跳出包围圈的。”

要快,必须在那三万人警觉之前形成包围圈,要不然一切都白费功夫。

李远知道轻重,“绝不辱将军使命。”

黄昏大袖一挥:“出发吧。”

时间不等人,战机稍纵即逝,必须抓紧时间布局。

李远和徐振立即率领将领出发,片刻功夫之后,偌大的独石关中,便只剩下四千原来的守兵和从关内抽调过来的一万铁骑。

黄昏和徐辉祖全面接手。

徐辉祖笑道:“所以我现在就需要等?”

黄昏呵呵一乐,“没有的事情。”

对徐辉祖道:“李远肯定以为这个战术是陛下制定出来的,其实他猜错了,这个口袋战术其实是我想出来的,陛下定夺的,大舅哥你接下来要去做一件最为关键的事情。”

徐辉祖讶然,“你不是说这一万铁骑要伺机而动么?”

黄昏点头,“对啊,但是等李远的宣府、大同兵力调发,已经大宁、全宁那边的兵力调发,我们需要时间,现在是麻痹对手的时候,大舅哥你得保护我去一趟榆木川。”

大军调发,真不是一两日的事情。

涉及到的事情很多。

尤其是粮草方面,极其重要,所以必须给李远和大宁那边争取更多的时间,以便能形成一个包围圈子,根据当下行军速度推测,至少需要争取七天。

所以有必要去见一下榆木川那三万鞑靼士卒的将领。

当然不能去送人头。

徐辉祖问道:“怎么去?是将独石关的兵力全部带过去,还是就咱俩带个几百人意思意思?”

黄昏想都不想,“意思意思就行,我估计小宝庆还没暴露身份,要不然鞑靼那边早就派人过来和我们商讨拿钱换人的事情了。”

徐辉祖立即出门,“我去点兵,五百骑卒,够否?”

黄昏笑道:“够了。”

不是去打仗的。

人多反而没有诚意,所以有个五百人足矣,而真正去见鞑靼那位领军人物的,其实就自己一个人,带上几个家姬就够了。

大舅哥率领五百骑军,只是负责接应之责。

谈判嘛,两军不斩来使撒。

何况自己现在是要冒充有钱人去和鞑靼谈判,马上就要过冬了,鞑靼再怎么不讲道理,也不会和钱过不去——

何况老子不需要冒充。

老子本来就是有钱人!

吹牛

斜阳无睹看斜阳,山包林荫俱染黄。莫道老牛归去饱,牧人炉下正生香。

简单四句话,将一个草原昏黄老牛哞哞炊烟寥落的关外风光刻画得淋漓尽致,画面跃然纸上,犹在眼前一般。

但自古以来,描写草原风光最好的,大概还是得说《敕勒歌》。

敕勒川,阴山下。

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

天苍苍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

“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”,简单的文字,却在一瞬间让人感受到一种天地广阔一览无遗的辽阔之感,那天高地远的意境于墨韵之中油然而生。

草原风光,这首南朝民歌绝对是巅峰,再无可超越之作。

黄昏第二次来草原,而且他学过《敕勒歌》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