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10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其中朱棣和朱桂还是兄弟。

这就有意思了。

简单说了几句,朱桂性格暴躁,动不动就是狗日的鞑靼欺人太甚,陛下你让我统兵杀出榆木川,把鞑靼那群狗日的赶尽杀绝,要是不立功,陛下你治我的罪。

朱棣闻言无语,“别乱立军令状。”

这可不是儿戏。

军令状立下后,别说你是朕的兄弟,就是天王老子,该杀还得杀。

朱桂自是没有畏惧。

抵达宣府,整顿兵力之余,朱棣找到黄昏,说,“你怎么看?”

黄昏知道他问的是朱桂一事。

答道:“这位王爷背后应该有高人指点,知道陛下要削藩是大势所趋,不可阻挡,反正护卫也是留不下的,不如来陛下这拿个印象分,以后没准还能讨点好处。”

朱棣乐了,“朕也看出来了,别说,朕还就吃这一套。”

朱桂这番举动确实让朱棣很爽。

黄昏不想管这事,也管不了,他只关心一件事:“陛下,你让微臣跟着你去榆木川,这事没什么看得见的好处啊,微臣还没自大到可以在战事上给陛下意见和参谋的地步。”

如果是正儿八经的第一次征讨漠北,黄昏还真能出主意。

但这一次……不是历史上的事啊。

完全是蝴蝶效应弄出来的。

而且,有了这个蝴蝶效应,以后的征讨漠北,都不能再循照历史来看了,也就是说,在这些事情上面,自己失去了穿越者的上帝视觉光环。

和普通人一样了。

朱棣哈哈笑道:“就是让你长长见识,姚广孝说过,你有成为帅才的潜力,可没有闭门造车的帅才,总要多接触沙场才行,所以这一次征讨鞑靼,你随身跟在朕身边,有什么不懂的,尽管问便是,朕知无不答。”

黄昏愣了下,有些感动,“陛下~”

着实暖心。

朱棣这是正儿八经的打算培养自己,将自己带在他身边打仗,收获的可不是看点兵书那么简单,要知道打仗两个字说起来简单,但真正到了沙场才知道有多难。

仅是数万人的调度,就是个无比繁冗的事情。

给你十万人,你能把这十万人有条不紊的指挥好,让他们按照你的意图行军布阵,还要保证这十万人的后勤运转,这就已经是本事了,要知道十万人摆在你面前,那可是黑压压的看不到头的人群。

所以才有韩信点兵的典故。

更何况还要根据敌军的阵型和兵力布置判断敌方的意图,衡量敌我兵力之间的优劣,战局一旦开启,会发展什么样子……

总之,打仗这件事,绝对是门古往今来最大的学问之一。

朱棣哈哈笑着拍了拍黄昏的肩膀。

说:“你我君臣,不需多言。”

只望不要出面那个最不愿意出现的局面:我朱棣亲手培养出来的黄昏,不会在我暮年时候,又需要我亲手将之抹杀。

又两日,宣府、大同等北方防线兵力收拢到宣府后,朱棣率大军抵达榆木川。

陈兵。

列阵!

榆木川上,早有侦探消息后列兵迎敌的鞑靼大军。

懵逼的北元太师

榆木川,朱棣第五次亲征殇落之地。

永乐二年,榆木川上,数万雄兵对峙,双方遥隔数十里,各自调兵遣将布置阵列,一场被蝴蝶翅膀的战争提前到来。

旌旗林立,战马啾啾。

军帐之中,地上铺了毛毯,边上一个镶嵌如地下的火堆,上面吊挂烫着马奶酒,酒香缭绕,在火堆一侧的军帐中央,摆了一张桌子,摊着一卷堪舆图。

这是鞑靼的中军大帐。

也是大明和鞑靼的差距:在朱棣的中军大帐里,放的是一张沙盘。

沙盘可比堪舆图高大上了许多。

更立体详尽。

中军大帐的狼椅上,坐着个身材魁梧相貌粗犷的威武汉子,三十左右,因长年风霜,看起来有些显老,却遮掩不住枭雄气。

气宇轩昂。

他就是北元太师阿鲁台,鞑靼的实际领导者。

永乐元年,拥鬼力赤为可汗。

实则挟天子以令诸侯。

此次南下,阿鲁台雄心万丈,总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,不说反攻大明重现大元帝国的风光,至少也得打到顺天府去,肆意抢夺一番。

根据潜伏大明内部的谍子传回来的消息,大明乱了。

大明的驸马梅殷在应天府发动叛乱,差一点在清凉山杀死朱棣,尽管功亏一篑,但梅殷成功抢走朱允炆的幼子朱文圭,逃窜到福建后建立小朝廷。

幼帝年号顺天。

取顺天承命之意,倒是粗犷得很。

阿鲁台知道,中原王朝的帝王在定年号时,都会仔细斟酌,有的年号还是出自奇书,所以这个顺天年号确实取的很随意。

不过恰好迎合了建文旧臣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