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51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想法很简单。

打不过就逃。

逃到福建那边去,那边暂时还是建文旧臣掌控着,实在不行,打穿福建去海上逃亡,也不是不行,人呐,为了活命,再苦再累也要坚强。

这三人分别叫郑永,方玉山,林元。

这些正儿八经的名字显示了他们的出身,都是家族不错的人,像朱元璋最早那个朱重八的名字,一看就是农民阶层,古代因为大部分人没文化,取名字很随意,所以在古代,张三李四肯定是重名率最高的名字。

在四人身后,又站了十余名三卫所的高级官员。

最后面,则是列阵的一万名京营士卒。

全是精锐。

这一次谋事,不靠人多,需要精锐的绝对力量,像尖刀一样,利用朱棣出紫禁城的机会,擒贼擒王——这估摸着也是梅殷和朱棣两个对赌之人的心有灵犀。

郑永侧首问梅殷,“国公,何时发兵?”

梅殷淡然道:“不急。”

郑永点头,很是有深意的叹了一句,道:“是不急。”

梅殷侧首淡淡的看了他一眼。

郑永没有躲避。

梅殷忽然微微笑了笑,“抱歉。”

郑永呵呵一笑,“国公说笑了。”

梅殷不再言辞。

一旁的方玉山和林元两人对视一眼,方玉山开口道:“想问一句国公,黄昏此人究竟是何等神仙人物,竟能造就当下局势。”

梅殷想了想,“竖子耳,今日局势,非他之力,只不过是我布局之初,没有将他算在内,让他成为了不可测的因素,导致所有计划失败。”

顿了下,又道:“倒也得承认,先前的所有谋划,都是输给了他和朱棣。”

尤其上元大火案。

黄昏救了徐皇后和小宝庆,而朱棣又敏锐的察觉到了危机,所以那夜没让京营进城,若是那一夜朱棣反应稍微失算,今日坐在奉天殿的就该是朱文圭。

梅殷有些不明白。

黄昏这个人究竟是怎么回事,让朱棣如此信任他。

要知道黄昏最初走的是神棍路线。

作为君王是不屑的。

难道是因为朱棣觉得黄昏是下一个道衍?

这只有天知地知朱棣知道了。

林元压低声音,“国公,公主等人已经安排好了,若是事败,我等勠力护送你出城,到时候你们先去福建那边,自会有人接应。”

梅殷哈哈一笑,“我不走。”

谁胜谁负?

天知道!

忽然又道:“谁说一定是我们逃走呢?”

也许赌赢了呢。

林元精神大振,他知道梅殷不可能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这一万京营士卒身上,肯定还有其他布局,他如此自信,说明成功希望很大。

人嘛,情义之余,谁不想活,谁不想富贵荣华?

郑永轻笑了起来。

笑声中有不屑和嘲讽。

他也没打算走。

林元听出来了,却是默不作声,一旁的方玉山拍了拍他肩头,示意别和郑永一般见识,如今大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,要团结。

梅殷抬头看了看天穹上难得的暖日,推算了一下时辰,轻声低语,“快了罢。”

方玉山道:“应该要来了。”

话音未落,便见远方地平线上出现一道黑点。

黑点慢慢变大。

是一名骑兵。

穿着城门守卒的兵服,狂奔而至,下马来到众人面前,对着众人行礼,然后对林元道:“林镇抚,清凉门那边,已在掌控之中,朱棣在清凉门并没有派亲卫军驻防。”

林元点头,示意他候在一旁。

对梅殷道:“出发?”

梅殷想了想,“再等等,不急。”

三名心腹不解,“此刻再不去,若是朱棣反应过来,再想夺取清凉门就难了,朱棣肯定不会想到,我们会从西面的清凉门入城。”

梅殷摇头,“不见得。”

兵道诡也。

出其不意攻其不备,胜算才高。

清君侧

你梅殷要反,他朱棣就给你机会反。

既然想到了这些事。

朱棣会想不到你梅殷会从哪方面进城?

那么巧,恰好清凉门就没有天子亲卫军驻防?

朱棣要你梅殷反这个事实就够了,根本不需要你进城这一步骤,因为这会增大朱棣失败的风险,所以清凉门那边的不设防,很可能是陷阱。

所以梅殷需要继续等。

等应天城所有城门那边的心腹都传来消息,再决定从哪里入城。

他现在不急。

箭在弦上不得不发。

其实朱棣此刻已经可以回紫禁城了,因为京营这三卫所的异常调动,已经确凿梅殷造反的证据,朱棣若是回到紫禁城,在天子亲卫军的拱卫下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