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20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向宝大声道:“顾御史所言既是事实,又非全部事实,那处庄园卖给黄昏,是经过府衙慎重讨论后决定的,当时黄昏确实只支付了两千两款项——”

话音未落,群臣再次哗然。

朱棣咳嗽一声。

重臣噤声。

向宝继续道:“但这座庄园真正的成交价格是两万五千两白银,而非顾御史所说的两千两,远远超过了它的价值,应天府衙因此买卖,获利达四千两白银左右。此事有签订的买卖契约佐证。”

朱棣不解,“那为何黄昏只支付了两千两?”

向宝解释道:“黄镇抚使因资金周转问题,一时间无法全额支付,是以他提出一个折中方法,用时代商行做抵押,在买卖成立后的两年内,逐月支付,每月支付一两千,最终支付的总额将达到两万五千两白银。若是发生意外无力支付,时代商行就收归为应天府衙所有,若是有事耽搁支付,则下月起,滞纳的金额中,额外支付千分之五的滞纳金。”

群臣面面相觑。

还能这么操作?

朱棣也是震惊得不要不要的,黄昏这货脑子灵活啊,这都能想到。

他有时代商行垫底,每个月一千两白银真不难。

这个商业模式可以。

自己也可以借鉴。

思来想去,觉得这事应天府衙不亏,而且大赚特赚,顾佐的弹劾自然不成立。

朱棣问群臣,“诸位觉得如何?”

淇国公丘福站了出来,“买卖一事,本是民间事务,不过此事因为涉及到应天府衙,所以才能在朝堂讨论,如今应天府衙并无亏损,反而大赚,微臣看来,此事向府尹不仅无罪,反而有功。”

朱棣笑而不语。

他知道丘福站出来为向宝说人情的原因。

靖难余晖之余,立储风波隐然。

丘福这是在为老二拉拢阵营。

不过立储之事,朱棣还想再压一压,他想彻底弄倒梅殷之后,再从老大老二中选一个接班人出来。

连丘福都这么说了,其他人自然没意见。

站在朝班中的纪纲面有苦涩。

你妹,没想到黄昏搞了这一手,自己昨日得知消息后还大喜过望,没想到黄昏是这种妙招。

向宝退下。

朱棣看了一眼狗儿。

狗儿正要喊有事起奏无事退朝。

忽见一人出列,“臣有事启奏。”

驸马梅殷。

朱棣心中一紧,旋即一喜。

从靖难之后的朝堂议事,驸马梅殷几乎从不发言,就似隐形人一样,此刻忽然站出来,只说明一个情况:他扛不住了。

不怕梅殷出手——他出手的还少了么。

就怕他不再出手。

只有出手,才能抓住他的失误。

问道:“有何事启奏。”

梅殷道:“众所周知,南镇抚司镇抚使黄昏,在夏初出使福建兴化府,任职兴化府百户所百户,后来发生诸多事情,导致兴化府百户所的所有锦衣卫被贬,总旗姚楚山被杀,而在此次事件中,黄镇抚使是受害者,甚至还因此高升。”

朱棣颔首,“然后呢?”

梅殷抬头,看了一眼朱棣,转头对群臣说道:“但诸位应该还记得,当时兴化府那边乱得很,人皆言姚楚山带着锦衣卫四处追杀黄镇抚使,而黄镇抚使却人间蒸发,最后又神奇莫测的从兴化府归来,并且趁机扳倒了兴化府一整座的锦衣卫百户所,如今福建兴化府那边,锦衣卫已经形同虚设。”

顿了一下,“问一下诸位,此事谁受益?”

众臣面面相觑。

受益人自然是黄昏。

梅殷又道:“还有一人受益,那就是陛下让黄昏去兴化府寻找的那人,兴化府百户所形同虚设之后,他便可在兴化府那边继续藏匿。”

涉及到朱允炆,朱棣的神经顿时敏感起来,在找到朱允炆和弄死梅殷之间,朱棣选择了前者:“按照驸马的意思,黄昏是故意栽赃给兴化府百户所,那么他为了什么?”

梅殷笑道:“陛下,你应该记得,黄昏在兴化府和泉州交界处,失踪了一两月的事情。”

朱棣点头。

满堂臣子谁不知晓这件事。

梅殷笑道:“那陛下你可知晓,黄昏失踪的那两个月里,和谁在一起?”

朱棣反问,“不是藏匿在一家猎户中么?”

这是黄昏的说辞。

梅殷大声道:“此即黄昏第二罪,欺君!”

纪纲立即懂了,站在朝班中问道:“敢问驸马,黄昏第一罪又是什么?”

梅殷大声道:“勾结邪教组织,伙同明教余孽藏匿建文帝!”

此言一出,满堂噤声。

这可是个了不得的大事,涉及到天子宠臣,又涉及到建文帝,还涉及到驸马梅殷、朱棣之间的斗争,又涉及到纪纲和黄昏之间的厮杀。

没人敢轻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