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10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朱棣轻步来到门外,小声问御医,“娘娘可还好?”

御医急忙小声道:“这几日娘娘劳苦,心神耗费极多,身体本就徐弱,又经此惊吓,已伤凤体,微臣虽开了安神补气血的方子,不过……”

朱棣点头,“说。”

御医道:“陛下还是要做好准备,娘娘近来恐怕要抱恙在床了。”

朱棣脸色阴冷,“治不好娘娘,你全家都准备抱恙在棺材里罢。”

御医吓得跪地求饶。

朱棣根本不理睬。

来到暖阁,看着桌子上文渊阁那边送来的折子,没有心思批红,将之搁置在一旁,看向等候多时的纪纲,“查南康长公主和胡观。”

虽然南康长公主并没有进入坤宁宫,但她在那个时间点出现,值得怀疑。

纪纲欣喜万分,领命而去。

其实没有朱棣的命令,锦衣卫也有职权密查这些皇亲国戚,只不过朱棣登基后,对朱家人极好,纪纲也识趣的没有去触碰这些人。

现在陛下下令,纪纲喜出望外。

只查南康长公主?

天真。

以纪纲对朱棣的了解,陛下没说出口的意思中,不仅要查南康长公主,大名公主乃至于宁国公主和驸马梅殷,都要查!

对纪纲而言,这是机会。

他贪功、贪财。

只要查出事情来,就是功劳,查不出事情?

那就是钱!

到时候找到被查的那些公主驸马,敲打威慑一番,还不乖乖的拿钱来封自己的口?

没过多久,马三保来了。

轻声禀报了一些事后,说已开始调查公主落水那天的事情,遗憾的当日照顾公主的两个贴身宫女已经畏罪自杀。

在说“自杀”一词时,马三保加重了语气。

朱棣没说话。

马三保也不敢再言辞。

许久,朱棣轻叹,“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,三保,这事怨不得你,莫要自责,也不要妄图在办了这件事后以死谢罪,朕和大明都还需要你。”

马三保闻言啪的一下,跪地不起。

眼泛泪光。

宫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,身为内官监大监,他难辞其咎。

……

……

这是诏狱。

阴暗、潮湿、恶臭、鼠蚁横行,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味道,不断响起犯人的哀嚎、惨叫和呻吟声,活脱脱的一座地狱。

然而有位读书人却会在这里呆十年!

不得不佩服。

两名锦衣卫缇骑将黄昏关进一座监房里,语气和蔼可亲的交待了几句,又说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。

都是人精。

黄昏恩赐同进士出身,又是南镇抚司的总旗,庞瑛镇抚使又刻意交待,这意味着黄昏不会在诏狱呆太久。

黄昏当下很忧郁,有点后悔,只要能解决事情就行,为啥要来吃这个苦?

忍不住哼起了应景老歌。

“铁门啊铁窗啊铁锁链,手扶着铁窗我往外看,外面的景色是多美好啊……月儿弯弯照我心……”

仙气飘飘

耳畔忽然传来声音,“昏儿,是你吗?”

黄昏唰的一下站了起来。

来到旁边铁栏杆处,隔着墙问道:“叔父?”

隔壁传来黄观中气十足的声音,“你怎么也进来了,朱棣终究还是挥起屠刀大肆清洗朝野内外了吗?”

听这声音,精神和身体状态不错。

黄昏放下心来,轻声笑了笑,“没有,现在不是陛下要清洗,而是一些建文旧臣在搞事,侄儿就被他们陷害了。”

黄观默然不语。

黄昏轻声说了近来的事情,从朱高炽兄弟被贬到上元大火案,再到景清刺杀案、宫女替死案,详细说与黄观知晓。

许久,黄观才道:“他们也知道了吗?”

黄昏知道黄观说的是建文帝没死的事情,道:“没有,这些人妄图颠覆陛下之后,拥戴懿文太子那一脉的人登基为帝,最佳对象应该是朱文圭。”

朱允炆的儿子,根正苗红。

关键年岁小,好掌控。

黄观有些寒心,这些人对抗朱棣,哪是为了大明,分明是私欲。

黄昏问道:“叔父你认为谁有嫌疑?”

黄观叹气,“不知。”

他在诏狱多日,根本不知晓外面的局势,无法推断。

黄昏也不抱希望。

两叔侄在诏狱叙旧,话总是要说完的,没话可说时分外尴尬,黄昏叫唤着将先前的缇骑喊来,请他们送几本书。

正好可以借机看书。

黄观可是六首第一的三元状元,用时髦的话来说,数百年一遇的专业高考人才,有他的指导,明年科举还不手到擒来?

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。

宫女死于坤宁宫,黄昏被捕入诏狱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