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9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童生抹着头上的汗奔进来,急的不行。

“大小姐,出事了。”童生喘着粗气,说道,“二爷让人回来传话,说、说将军带了一队人出关外阻截那祁卢,碰上大风沙,失、失踪了。”

顾长安“嚯”地从藤椅上站起来,“失踪?怎么会……”

童生忙着点头,“算着日子,关外的消息传回京,这中间也要有七八日了。”

顾长安眉心拧了道阴影,紧抿着嘴不言语。

她这些年别的功夫没什么大成,只这个临危不乱的本事有大踏步的长进。

顾长安首先想到的是顾长平为什么会亲自到关外去阻截祁卢,其次想到的是顾长平在边关呆了二十几年,旁的本事没有,躲躲风沙应该还是能的,怎么就一下失踪了?

这其中也许有蹊跷,但顾长安一时间还抓不到这一团乱麻里的线头。

“二哥传没传别的话,说没说什么时候回府?”顾长安重新坐下来,抬眼看童生。

童生挠着头想了想,说:“小厮照着传回来的原话是‘告诉长安,大哥那边出事了,他率兵出关截杀祁卢却遇上风沙,人失踪了。’”

“没了?”

童生一拍脑门,“还有还有,这么一句,‘这事兵部没端王爷那边消息来得早。’”

顾长安站起来踢了他一脚,“混小子,不早说。”

“一听说将军出事,急昏头了,”童生一脸懊恼,边说着就边往外跑,“我给您牵马去。”

顾长安一出府就骑上童生牵来的马直奔端王府去了。

顾长安骑在马上,感觉有些古怪,这还是她回京后头一回正经骑上马背,马奔跑起来的熟悉感,让她激动地差点想仰天长啸。

端王府的门房对顾长安是熟的不能再熟,这回见她策马奔来,虽然暗自纳闷,但还是不敢怠慢。因此顾长安这边一跃下马,那边就有小厮来把马牵走了。

顾长安来的时候刘珩正跟礼部左侍郎、户部两个郎中商讨下月的祭礼。皇帝也不知是又起了哪门子兴致,要把下月的祭礼按往年规模的两倍操办。这事原先是刘隆大包大揽,谁知前几日他骑马时不慎摔断了腿,最后就落到刘珩头上来。

从来没张罗过祭礼的刘珩顿时给烦的满头包。

顾长安为了不跟几位朝廷大员打照面,便躲到后面花园里去了。小厮悄悄跟刘珩通报,刘珩就把白辛和决明先打发来同顾长安说镇北关一事,毕竟当时传回来的消息是决明先接着的。

白辛和决明踏进花园时,见顾长安正大马金刀地在石凳上坐着,低着头像是在琢磨什么。

“大人。”俩人走上前见礼,顾长安却只是挥挥手,说:“坐吧。”

顾长安问道:“镇北关的事是谁派人传信的?宋明远?”

决明看了眼白辛,点点头:“是宋校尉传来的。”

顾长安接着问:“哪位副将跟着顾将军出了镇北关?”

决明道:“应该是戚将军,戚少杰。”

白辛接口道:“大人,这事透着点蹊跷,王爷说不可不防是有人故意为之。”

顾长安不置可否,话锋一转道:“下个月的祭礼是怎么回事,前几日听王爷说了几句,康王摔马怎么摔的这么凑巧?”

白辛叹气,“可不是,原先也想着是康王又要坑咱们王爷……可查来查去还确实是这么回事,康王现下连府门都出不来,摔是当真摔了。”

顾长安还是觉得不对劲,但她又不擅此道,琢磨半天,也没琢磨出什么来。

仨人枯坐了片刻,才等来满脸烦闷的刘珩。白辛和决明一向有眼色,见刘珩来了,自然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去,顺便把周围伺候的丫鬟小厮一块带走了。

刘珩在顾长安旁边坐下来,什么都没说,先叹了口气。

“我要去一趟镇北关。”顾长安面色平淡,话里的意思却不容置疑。

刘珩看她一眼,沉吟着,半晌也没吭气。

“关外情形难辨,我只有去了,才能知道是不是有人心怀不轨。”顾长安轻叩着石桌,说道。

“不是不让你去,是近来的事都凑到一堆儿,总觉得你还是不去为好。”刘珩皱皱眉,“亏得你二哥那边进展顺利,按计划再有个把月就能把许之栋给办了。”

“我想过了,我不能悄没声地走,要不真有事谁也兜不住,我得给皇上正经上道折子,名正言顺地回北境,”顾长安自嘲地笑了声,“否则除了宋明远,我谁也压不住。”

刘珩闻言,一拍桌子瞪着她,“你还真敢说,上折子?恐怕父皇巴不得你上折子。顾将军费了多大劲才让你‘解甲归田’你又不是不知道,你一上折子,功亏一篑。”

“我爹说过,人生在世,有所为有所不为。他老人家还说过,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要我常念一二。”顾长安看着远处的一株迎客松,平静道,“我兄长蒙难,我不能不救,这是为义。我是个军人,只要战争不休,我就要战到死那一日,这是为国。顾氏唯有我和长平能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